注册

为什么有些蛮厉害的人,后来都不咋样了

前言


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,我实习那会有个老哥很牛皮,业务能力嘎嘎厉害,但是后面发展一般般,这引起我的思考,最近有个同事发了篇腾讯pcg的同学关于review 相关的文章,里面也谈到架构师的层次,也再次引起我关于架构师的相关思考,接下来我们展开聊聊吧~

摆正初心


我写这篇文章,初心是为了找到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,而不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,对别人指手画脚,彰显自己多牛皮。(PS:我也鄙视通过打压别人来展示自己,你几斤几两,大家都是聪明人看得出来,如果你确实优秀,别人还打压,说明他急了,哈哈哈)

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:如果我知道在哪里会踩坑,避开这些,我已经比很多人走得更远了。

思考结果


我觉得是没有一个层级的概念导致的,这个原因筛掉了大部分人,突破层级的难度筛掉了另外一批人,运气和机会又筛掉另一波人。

没有层级概念

为什么这么讲呢?

我们打游戏的时候,比如说王者,会有废铁、青铜、钻石、铂金、荣耀、荣耀王者,对吧。它的层级大家都清楚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你会闷逼了,我当前处在那个阶段,上一层是什么水平,需要什么技能,什么样的要求。

其次也会对自己能力过高的评价,如果你一直在组里面,你可能一直是一把手,到了集团,可能变成10名内,到了公司排名,可能几百名后。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、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位置。

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

举个栗子,以前我实习那会,有个老哥业务能力特别强,啥活都干得快,嘎嘎牛皮,这是个背景

如果团队里头你最厉害了,那你的突破点,你的成长点在哪里?

对吧,大家都比你菜了,自然你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的就少了,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觉得你是最厉害的,这种想法也是最要命的,会让你踏步不前。这时的解法,我认为是自驱力,如果你学哲学,就知道向内求,自我检讨,自己迭代更新,别人就是你,你就是别人,别人只是一面镜子。

层级的概念

那时看到他搞业务特别厉害,但现在看是做需求厉害,但是缺乏深度。我对比以前的开发经历,跟现在在架构组的工作经历,感受很明显。一个是为了完成任务,一个需要深度,什么深度呢?这个埋下伏笔,为后面架构师层级再展开聊聊。

从初级到中级,到高级,再到主程、再到TL,技术经理,再到架构师,再到负责人。当完成任务的时候,是最基本的事情,深入的时候,从coding入手,在代码上有所追求,比如说可读性,用用设计模式,再深入想到代码可扩展性。。。

当你了解下一个层级的要求的时候,有了目标才能有效的突破它。

突破层级的难度

这是在上一个原因基础上一个加强版,你了解了各个层级的要求,但是突破这些要求,可能由于阅历,或者能力,或者天赋不足,导致突破困难。

646de19e8be94528a09d020d2fd481b3~tplv-k3u1fbpfcp-zoom-in-crop-mark:3024:0:0:0.awebp?

这里我想聊聊架构师的思考,之前在转正答辩上,一个领导问我你怎么理解架构的,我当时没有概念,但是接触相关工作以及观看相关文章,有了更深理解。

  • 腾讯工程师,万字长文说 Code Review

这里讲的是coding部分,属于架构师负责的一部分,规范

我不禁想想平时什么工作内容涉及到这个?

比如说契约,规定了依赖jar版本;定义了协议,什么类型输出的格式,转换的类型;开发的规范,设计文档的样式;像文中review的过程,确实比较少,目的是为了减少代码的坏味道。就像文中讲到,如果你定义的一个规范,可以在300+人里面hold,让系统一直在正常迭代,那么算合格的架构师。

一次广义上review

我一般下班会遇到基础服务的小伙伴聊聊天,我说话很少,就喜欢听听别人聊点什么,他跟我聊了几天,我发现问题是现有商品代码已经不足以支持业务的快速迭代,因为冗余其他东西太多了。比如说一个毛胚商品,然后它也快速的加上其他属性,变成一个加工品。但是现在场景变成了它就是一个加工品,你想拆成其他加工品,很困难,就是字段冗余到商品表里头了。

这个时候到架构已经不适合业务快速迭代了,需要重构,大破大立,还需要大佬牵头。review狭义上是代码层发现问题,如果你从一线同学那里听到的东西,能发现问题,也是一种review。

架构师不止规范,需要深度

需要什么深度呢?

从一个做需求的点看,从需求理解,这个是业务深度,从设计文档上,严谨程度,扩展性、风险点、可行性,设计深度。从开发阶段,coding,技术规范,技术功底,这个是技术深度

跳出需求的点,从大的面来看,需求为了解决什么问题,不做行不行,业务价值在哪里?做了这一期还有后续吗,这是业务的前景。然后规划是怎样的,先从哪里入手,然后有木有计划去推进?这是思考的深度

抽象的能力

  • 大咖们如何评判优秀架构师?

里面反复提到抽象的能力,比如说逻辑、物理架构图,这个有助于你理解整个系统的调用关系,形成闭环,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,我当前做的需求在什么位置,为了解决什么问题。

再到通过问题看到本质,从技术方案看到实质。有一次一位同学跟我探讨DDD,跟我说防腐层不应该是这样写的,你只是用了策略模式去写,应该有个一个门面,然后后面是实现逻辑。我听到这里就明白他被绕进去了,DDD是一个思想,他幻化出来一些对应的框架,它的精髓是高内聚、低耦合。你说策略模式,能否将外部rpc调用分隔开呢?当然可以,它算不算防腐层呢?也算~

最近一次做代码优化的时候,我用了责任链的设计模式,将190行的代码,拆分成4个模块,每个类大概30行,当然190行包括换行。但是实际效果除了行数变少外,每个模块分工特别清晰,这个模块在处理特定的逻辑,当某部分有问题的时候,直接找到那个模块修改即可。(这就是高内聚的魅力)

抽象另一种体现:模块化

最近在牵头做账单,其实我也没做过,我就找了几篇大厂的文章看看,拿来吧你,哈哈

bc684b80c25848b791df584f49926aed~tplv-k3u1fbpfcp-zoom-in-crop-mark:3024:0:0:0.awebp?

分为几个步骤,下载账单,解析账单,对账,差异处理(平账)。是不是瞬间有了几个模块,文件模块,包括上传、下载,解析文件对吧。然后是账单模块,可能会分成订单,还有一些退款的,然后是对账处理结果,属于对账模块,文件解析出来的东西跟账单对比,哪些是对的上的,哪些又是异常的,这个模块还有后续的处理结果,自动平账,或者人工处理。

模块化也是高内聚的体现,这就是DDD的思想,只不过人家现在有名头而已~

运气

这个就不展开了,有点玄学,也看投胎,也看老天赏不赏饭吃。我觉得嘛,不管有没有有运气,都要不卑不亢,努力提升自己,很多结果我们决定不了的,但是过程我们可以说了算,人生不也是这样嘛,那就好好享受过程吧~

50e473db646f4b72baaabfe1e9d2d565~tplv-k3u1fbpfcp-zoom-in-crop-mark:3024:0:0:0.awebp?

最后


《矛盾论》,还是里面的观点,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定位,找到自己的优势,不断突破自我。有些厉害,只是暂时性的,而长远来看,只是冰山一角。


作者:大鸡腿同学
来源:juejin.cn/post/7133246541623459847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